快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!
1
汉魏洛阳故城
地点:洛阳市区城东15公里偃师、孟津相邻处
遗址性质:是中国周、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等朝代的都城,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。
壹
龙兴之地
尽管世界快速发展,百年间的物是人非都被视若寻常,但在位于天下之中的洛阳,千年前的辉煌却愈发闪耀。
你能想象么?在一片农耕多年的土地下,就埋藏着一座沉寂已久的千古都城——汉魏洛阳故城。
汉魏洛阳故城的时空跨度并不局限在名字,这座城自古便在广阔苍穹下化作了人间春秋。
然,逃不过江山兴废的宿命,留不下天地尘缘的笔墨——它几乎被时间抹去了一切痕迹,最终只剩下了土。
也因此,这儿的考古工作者几乎只能跟土打交道。脚下踩的,手中拿的,都是土。
这太令人郁闷了,难道世界上真没有比考古更“土”的事了么?
贰
靠天吃饭
大巴渐渐由平稳变得颠簸,一个小小的路牌首先跟我们打了个招呼——金村。
汉魏洛阳故城是一座旷野型遗址,直到现在也尚未发掘完毕。
旷野,顾名思义,遗址上面原来是种庄稼用的。
金村的村民对考古发掘并不陌生,也幸得这座城的存在,他们免去了大多农活儿,一家子大都乐于挖地寻城。
你看,还是要回来提到土。
下了车,平日里因保护而围起的遗迹为我们打开了它矜贵的大门。曾发掘它的桑栎老师熟门熟路的将我们带进这座神秘的都城,如同探访一位故人。
脚下尘土遍布,可真没有半点都城该有的庄重。
放眼望去,虽是晴天,但能见度并不好,满眼都是黄绿相间的马赛克。
天气对于考古确实是很重要的,例如给土层分期,炎热的正午会让人难以分辨,只有在晴朗的清晨才能发现它们的秘密。
可以说,田野考古是“靠天吃饭”的。
叁
殿门相望
什么殿?太极殿。
什么门?阊阖门。
好看么?不好看,只剩土了……
相比遗址周围涨势尚好的庄稼,发掘区域看上去一片荒凉,除了土真是什么也没有。
不过要说这土,还是挺不简单的。
这里的代理领队王老师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夯土层。
太极殿的夯土基层非常紧实,层层叠压。
也许正是因为古人的固执,就算隔着浮土,夯土的沉闷还是让上面的庄稼倍感压力。
夯土层被分为三期。特殊地,时间最晚的北周期夯土看起来最不精致。是灰色的,里面含有白灰,部分运用废土夯筑。
话是这么说,其实我们看的并不清楚,只觉得那个时候的人还挺懂得废物利用的,值得点赞。
如果说,千年壮阔、点点智慧被融入这平淡无奇的夯土,其实并不为过。
继续追溯,时间较早的魏晋时期的夯土层更加干净,反而衬得三层中间的北魏层有些尴尬——北魏时期的夯土层可达20公分,是魏晋的三倍左右。
太极殿的基层是用夯层一层一层铺出来的,越厚越显得粗制滥造
出来混迟早要还的,北魏时期偷的懒迟早是要沦为谈资的。
北魏皇帝在永宁木塔上登高远眺时,洛阳城内最耀眼的建筑,就是城中的阊阖门。
相比太极殿,现在的阊阖门看起来反而更有气势,起码不全是裸露在外的夯土层。
阊阖门部分已经被复建,包括左右阙台、楼梯间、柱础等等。
这么想来可能会让想看“真东西”的人觉得无趣。但虽是复建,却别有一番气场。
当然,还是有千古的旧迹被保留了下来——几个柱础。
(图为现代模型)
它们深于地下数米,上面盖着玻璃。
玻璃上反射着强烈的日光,像是其下的柱础想要迫切地向我们传达什么。想要再燃战火,恭贺帝王君临天下么?
可怜悠悠千载,自然什么也听不到。
肆
凝望千古
从阊阖门回望身后的太极殿,笔直的大道本应尽显昔日辉煌。
可那辉煌被掩埋在数米深的地下,不免显得荒凉萧瑟。
可那辉煌被压抑在千百年的过去,不免显得笙箫寂寥。
可那辉煌被映衬在绿油油的田地,不免显得滑稽悲戚。
原本,这座城,是天子所在。江山社稷,碧血峥嵘,纵然璀璨,可还是敌不过千载光阴。
现在,这座城,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、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,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。诚然重要,却失了几分厚重。
凝望千古,帝星不再,但遗址周边的水土还念着陈迹,河洛文明的血脉仍传承不息。
整个汉魏洛阳故城蕴含着千年的动荡与平静,仅凭几番光阴轮转,又如何能使之沉寂呢?
• end •
文字 | 何慧欣
编辑 | 邓雪婷
图片 | 张兴伟 邓雪婷
策划 |桑 栎
时光修补师
追溯千古,起源于今
Copyright © 大庆修水县旅游联盟@2017